首页动态正文

【快播报】产业观察丨福建两大优势产业如何实现“跨链”融合?

2022年,福建省工业增加值1.96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稳居东部地区第1位。其中,石化和锂电新能源这两个优势产业功不可没,成为福建省工业经济的两大“压舱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庞大的产业体量背后,是完整的产业链条作为支撑。

锂电新能源产业受到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的强辐射作用,进而带动了整条产业链在福建的落地和不断延伸。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文洋表示,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福建省在锂电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已培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相继落地厦钨新能源、杉杉科技、时代四康等一批配套企业,涵盖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导电剂等领域。

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是福建省规模最先超万亿元的产业,石化—化纤全产业链的形成是福建从下游逐步向上游拓展的成功案例。

据福建省能化集团高级顾问李国清介绍,纺织服装行业对化学纤维的需求量巨大,且产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因此这些地区聚集了数量众多的相关化纤生产企业。随着化纤产能规模不断扩大,这些企业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为追求更低的制造成本,自建上游原材料项目,保障下游产品的原材料供应环节,成为几大涤纶民营企业不约而同的战略选择。

福州市连江县的可门园区。人民网 林晓丽 摄

工业园区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福建的石化和锂电新能源产业也通过工业园发挥着“以园聚链”的效应,其中佼佼者如漳州古雷开发区的石化产业链、宁德东侨经济开发区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福州连江可门的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等。

位于福州连江的可门园区如今建设正忙。据悉,该园区以龙头企业申远公司为链主企业,通过延链强链补链,发展壮大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连江县县长高双成介绍,在强链方面,可门园区持续推动申远三期、合盛气体二期等项目建设,完成10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匹配,实现成本最优,进一步巩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的地位。同时,为了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园区正推进建设连江绿色纺织产业园,引进纺织企业和成衣制造龙头企业,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块布”再到“一件衣”的全产业链完整布局。

石化产业下游的部分化工产品是新能源新材料的原料,对此,可门园区以龙头企业项目撬动硅砂材料、正极材料、电解液添加剂、导电材料、负极材料等项目落地,开始培育高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

可门园区的产业链发展规划,表明了石化产业和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存在融合发展的前景。李国清表示,新能源行业近10多年来发展迅速,无论是之前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还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锂电池,对化工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长。

当前,福建正积极推进石化和锂电产业的耦合发展。

张文洋介绍,立足新能源产业和石化产业发展优势,福建充分发挥已设立的石化—化纤—纺织—鞋服、锂电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专班机制作用,推动石化化工乙烯、丙烯等下游产业链与锂电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业链耦合发展。

产业链的耦合发展要求两个“主业”不同的产业园加强协调联动。例如,福建正加强古雷、泉港等园区对厦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原料保障能力。泉州依托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和晋江经济开发区、石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推动现有4000亿规模的石化产业向纺织鞋服高分子材料延伸,与7000亿规模的纺织鞋服产业实现有机融合,加速完善“油头—化身—轻纺尾”产业链。

此外,招商也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一环、关键一招。张文洋表示,福建将用好各项专项政策,发挥开发区产业集聚作用,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以及优势领域精准组织招商。(林晓丽)

编辑:周文俊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