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正文

海清岸绿看昌江


【资料图】

资源型城市如何突破转型困境、跳出“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怪圈?从开采“黑色”铁矿,到生产“灰色”水泥,再到领先发展“绿色”核电,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走出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阳光下的大海宁静蔚蓝,一座蓝白相间的灯塔在远方矗立。这里是昌江县海尾镇塘兴村附近的工业用海,方圆约7000公顷,距离海南核电基地仅1公里。记者在这里看到了人工养殖的白蝶贝——世界上最大、最优质的珍珠贝之一。核电站附近竟然可以搞养殖?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建新回答:不仅可以,还能养得很好。莹润光滑、颗粒硕大的白蝶贝珍珠,就是核电能源清洁安全发展的有力证明。

“白蝶贝十分‘娇气’,对水温、水质、水流速度及绿藻含量等要求苛刻。我们与海南大学、海口海洋监测中心以及三沙美济等单位联合开展核电温排水综合利用试验研究,培育出的珍珠质量远超预期,最大尺寸达1.4厘米。”陈建新说。

拥有“亚洲第一露天富铁矿”石碌铁矿的昌江,曾因铁矿资源枯竭而走向衰落。在探索转型时,昌江没有完全抛弃原有资源产业,而是通过技术改造、高效利用,延长老工业生命周期,使其焕发新活力。依托矿业集团公司,昌江大力发展以铁、水泥产业为基础的矿区产业集群,并横向拓展产业链,以铁贫矿、废弃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为切入点,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档次。目前,海南省超90%的水泥熟料在昌江生产。砖红色的墙壁、高耸的烟囱、空旷的厂房、长满植被的矿坑……如今,这片老厂房的复古气质与核电基地简洁干练的现代工业之美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游客感受工矿风情的旅游打卡地。

近年来,昌江依托海南核电基地做好绿色发展文章。目前,海南核电基地累计发电量占海南电力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一,以核电及关联产业为主导的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被纳入省级产业园区。

在“玲龙一号”施工现场,海南核电总经理助理孙华介绍,作为核电站中的“小型移动充电宝”,中核集团“玲龙一号”(ACP100)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通用安全审查的小型反应堆,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区别于传统核电技术,小型堆具有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的特点,安全性高,建造周期短,部署灵活,可以作为清洁的分布式能源,在供电的同时满足海水淡化、工业供热等多用途,适用于园区、海岛、矿区、高耗能企业自备能源等多种场景。

我国拥有多个核电基地,领跑世界的“玲龙一号”为何选择落地海南?“建在这里,更方便未来向其他国家出口。”陈建新说,他们看中了海南自贸港建设契机。“玲龙一号”运输灵活且成本低,非常适合出口。

昌江产业变“绿”历程是海南不断把生态环境“招牌”擦得更亮的缩影。“海南正以更高标准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接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信芳介绍,海南将大力推进核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在清洁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装配式建筑等领域保持领先,并加快建设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项目。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