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正文

人类学领域,因为化石闹乌龙,被分子生物学打脸好几回了 世界热消息


【资料图】

【本文来自《东亚现代人,也就是我们,我们只有缘脊,没有舌结节和唇面隆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昊山

关键还是考古发现,如果在华夏大地上能发现一千万年前的古猿到2万年前的古人,这一区间的连续化石,就没有争论了。为啥都认非洲起源?还不是非洲发现的化石最古老,于是就都向非洲靠。所以还是努力发掘吧,找不到一千万年的,八百万年的也行,六百万年的也行。

化石还不够,还要分子生物学证据,因为化石闹乌龙被分子生物学打脸好几回了。

化石最坑的地方在于某些形态是可以“趋同演化”的,比如龟类以前曾长期被归为无孔亚纲(Anapsida),因为其头部没有颞颥孔。而无孔亚纲被视为最原始的蜥形纲类群。

但分子生物学却表示龟类属于更先进的主龙次亚纲(Archosauria),属于双孔动物,头上应该有两个颞颥孔。

生物学家不干啊,龟明明没有嗫嚅孔啊,你分子生物学肯定是错了。

然而事实是,后续考古发掘证实分子生物学家才是对的,龟类的嗫嚅孔是在后来的演化中慢慢闭合消失了 。

然后具体到东亚人的铲型门齿,我们这个特征与一个叫EDRA V370A的基因突变有关(2009年日本木村亮介的研究)。此外人们也已经发现EDRA V370A可能是个合适东亚以及北美地区生存的良性突变(2013年,在《细胞》杂志上有相关论文,研究者是复旦的金力和哈佛大学撒贝蒂P.C.Sabeti),可以增加汗腺数量和乳腺数量(换句话说,东亚现代人的铲型门齿属于良性变异送的),而这个变异时间是在3万年前(所以更早的铲型门齿与此无关)

人类基因研究也否认了铲型门齿延续的观点,相反认为铲型门齿在人类演化上曾多次独立演化(也就是有铲型门齿不应该认为就是一家人)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